欢迎登陆合肥语言文字网!

设置首页|加入收藏

语文知识 >

当前浏览的位置是:首页>语文知识 >

漫步古典 遇见最美的“大雪”

时间:2019-12-06 来源: 浏览:
大·雪
    大雪,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,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7日或者8日。古人云:“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”。顾名思义,大雪就是雪量大。到了这个时候,天气会变得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会更大,雪往往会下得比较大,而且范围也比较广。
    雪是一种意向,即使天气寒冷,浪漫的古人不论是在天地之间还是和友人围炉而坐,都给我们留下无数值得细细吟读的千古绝唱
 
《湖心亭看雪》节选
(明)张岱
    大雪三日,湖中人鸟声俱绝。是日更定矣,余挐一小舟,拥毳衣炉火,独往湖心亭看雪。雾凇沆砀,天与云与山与水,上下一白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、湖心亭一点、与余舟一芥,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。
 
《问六十九》
(唐) 白居易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否?
 
《雪梅》
(宋)卢梅坡
梅雪争春未肯降,骚人搁笔费评章。
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
 
《雪》
(唐)李峤
瑞雪惊千里,同云暗九霄。
地疑明月夜,山似白云朝。
 
 
    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——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
    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——岑参《白雪歌》
    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——高适《别董大》
    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——李白《北风行》
    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——杜甫《绝句》
    最爱东山晴后雪,软红光里涌银山。——杨万里《雪后晚晴》

   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鹃鸥不呜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”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;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正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让我们走进谚语,走进古人的智慧。
    常说,“瑞雪兆丰年”。严冬积雪覆盖大地,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,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。“今年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”的农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大雪节气谚语俗语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大雪不冻倒春寒(桂)
    大雪河封住,冬至不行船(黑)
    大雪晴天,立春雪多(冀)
    大雪不寒明年旱(冀)
    大雪下雪,来年雨不缺(皖)
    寒风迎大雪,三九天气暖(冀)
    大雪不冻,惊蛰不开(苏、皖、赣、鄂、湘、贵、京、冀、晋)
    大雪兆丰年,无雪要遭殃(苏、浙、鲁、湘、粤)
 
大雪节气习俗:
关于大雪节气,民间有俗语:“吃吃喝喝赏封河”,这句话的意思包含以下四个习俗:
    1、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的风俗之一就是腌肉。“未曾过年,先肥屋檐”。
    2、吃红薯粥 意思是天冷不在串门,只在家里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。
    3、封河嬉冰:北方有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的自然景观,南方有“雪花飞舞,漫天银色”的迷人画卷。到了大雪节气,人们尽情滑冰嬉戏,欣赏封河风光。
    4、大雪进补:由于我国地大物博,南北方差异较大。北方多食羊肉、牛肉,南方则适合鸭、鱼补充身体元气。